家,是什么?是一栋房子,几个亲人,还是一段段难以忘怀的时光?于我而言,家更是一种声音的集合,那些或清脆、或低沉、或喧闹、或轻柔的声响,编织成了独属于家的文化,在岁月长河中悠悠回荡。
清晨,第一缕光还未完全照进屋子,厨房里就已传来锅碗瓢盆的轻碰声。那是母亲早起为一家人准备早餐,水龙头 “哗哗”流淌,水流冲击着洗菜盆,仿佛在奏响晨曲的前奏。紧接着,是鸡蛋磕在碗沿的“咔哒”声,筷子快速搅拌蛋液的“簌簌”声,还有煎锅里油热时的“滋滋”作响。母亲脚步轻快又忙碌,偶尔低声哼唱几句不成调的小曲,这声音里满是对家人的爱,是家一天的序章,日复一日,从未间断。
白日里,家中时而静谧,时而喧闹。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书页上,沙沙的翻书声伴随着父亲坐在沙发一角专注阅读的身影,那是知识在流淌,是对精神世界的探索,静谧中有股力量。而当门铃响起,亲朋好友来访,瞬间欢声笑语填满屋子。大人们谈天说地,爽朗的笑声一阵接着一阵,孩子们在一旁嬉笑玩闹,玩具碰撞的“砰砰”声、追逐时的脚步声,交织成一曲热闹的和声,无拘无束,这是家开放包容的体现,欢迎每一份真挚的情谊。
傍晚,放学下班的时刻,家门开启又闭合的“嘎吱”声如同归家的号角。一家人围坐饭桌,筷子夹菜的“哒哒”声、交流一天见闻的话语声,温馨四溢。若逢节日,剁馅包饺子,案板上“咚咚”有节奏的敲击,电视里播放着晚会的歌声,年味儿就在这一片嘈杂又和谐中愈发浓郁。长辈们讲述往昔岁月,通过声音传递给晚辈,这是家风的延续,家史的铭记。
深夜,万籁俱寂,偶尔能听到父亲起夜时拖鞋的“趿拉” 声,轻微又小心翼翼,生怕惊扰了沉睡的家人。还有窗外微风拂动窗帘的“沙沙”声,似在为屋子披上轻柔的纱衣。此时,家被静谧笼罩,却又在这细微动静里透着安心,那是家人间无需言语的关怀守护,是归属感最纯粹的模样。
家的声音,是琐碎日常的音符,更是文化传承的密码。它承载着关爱、成长、团聚与传承,从清晨到日暮,岁岁年年。这些声音或许平淡无奇,却有着穿透人心的力量,无论走多远,只要忆起,心便能找到归巢,因为那是家的呼唤,是融入血脉的文化羁绊,生生不息。作者:李明亚
(新媒体责编:wa12)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