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回家,听妻子说孩子这几天一直念叨:今年清明要早点回老家给外公上坟。我也心头一惊:时间过得太快了!不知不觉,掐指算来岳父离开我们已经第十个年头了。我与岳父共度的往昔岁月,尤其是他患病后在陕中附院和西安唐都医院住院治疗抢救的画面历历在目,如电影般一帧帧在我脑海中不断浮现。想起这些,我便从抽屉里的信封中,抽出珍藏了十年之久的几张褶皱的信笺,看着上面的点点字迹,不由得思绪万千,回想起那些往昔岳父住院的日子里,病房内外传递的书信,承载着我们之间深厚的亲情,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温度,让我念念不忘。
岳父参加工作后,在多个部门工作了四十余载,无论身处哪个岗位,都始终克己奉公,淡泊名利,勤勤恳恳,实实在在,大家都亲切地称他“王老实”。一家大小七口,全靠他微薄的工资维系生计,岳母则在家操持家务。尤为可贵的是,岳父和岳母收养并照顾着一位比岳父大三岁、毫无血缘关系的大哥,也就是我的大岳父。听长辈们讲,大岳父是从外地捡回来的残疾人,身材矮小,一生未娶。岳父把这个大哥看得比亲哥哥都亲,每次从县城带回好吃的,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不管寒冬酷暑,岳父总会骑着自行车,给大哥带回他最爱吃的羊肉泡馍,爱抽的工字牌卷烟更是从未间断过。村里的老头们聚在一起闲聊时,都爱抢着抽岳父给大哥买的卷烟,大岳父用他的善良和真诚,受到村里人的尊重,生活就是这样平平淡淡的在延续着,岳母也总是把大哥的四季衣物收拾得干干净净,四个孩子也从未把大岳父当外人,不是买东西就是给零花钱,大岳父也十分疼爱他们。正因如此,岳母常年留在老家照顾大哥。岳母心灵手巧针线活非常精湛,好茶饭那更是一绝,在整个太峪河川,是大家公认的好媳妇。岁月催人老,大岳父最终还是离开了我们,出殡那天,孩子们和村邻好友都悲痛万分,哭得泪人一般,大家心中充满了无限的眷恋和怀念,在他短暂的生命中,有那么多无私的爱,让大岳父度过了一个充满温暖和关怀的人生。这时,岳父也因多年的老病,加上大岳父的丧事过度劳累,一下子病倒了。好在我们及时将他送往西安唐都医院,经过三个月的精心诊疗和调养,岳父肺部的感染逐渐消散,病情有所好转。日子就这样幸福地过着,每次我带孩子去看望他,他总是抚摸着孩子的头,满脸慈祥的笑容,说几个孩子都是他和岳母一手带大的,口口声声说他一定要看着孩子们成家立业。我赶忙安慰他说:“您一定能看到那一天的。”
一晃五年过去了,岳父的病情一直很稳定。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岳父有一次从西安复查身体回到县城三个月后,旧病又复发了。在县城中医医院治疗了两天,高烧依旧不退,病情也不见好转。从科主任那里得知,岳父的病情加重了。大家紧急商议后,当晚就送到了咸阳的陕中附院。检查之后,主任医师找我谈话,说根据病人目前情况,必须住进ICU重症监护室来进行治疗。我一听心里“咯噔”一下,知道要进重症监护室,情况就比较严重了。又征求岳母的意见,她也同意了。把岳父送进去时,岳父挥着手说:“你们早点回去,告诉你妈,别担心,这里有医生呢” 。这一天下来病人疲惫不堪,主治医生用了头孢类药物,效果不明显,后改用进口的莫西沙星药物,病情才稍有好转。
直到第三天中午,主治医师和护士长才答应让家属探视。岳母、大舅哥按照医院规定,换好隔离衣,戴上口罩和手套,进行消毒后才进入病房。过了好一会儿,他们才出来。大舅哥说,刚进去时,吓了一大跳,岳母看到岳父满身的治疗设备,当场就哭了起来。躺在病床上的岳父却说:“这里有医生呢,你哭啥,不要影响其他病人,这几天护士照顾得很细心” 。岳母强忍着悲痛,手扶着墙,擦干眼泪走了出来。三姐妹连忙问道:“爸咋样了?”,大舅哥支支吾吾说了一句“在治疗,别担心,会好起来的” 。
这时的病房与外界,仿佛被一道无形的墙隔开,三姐妹总是放心不下,找了几次护士让传个话,让岳父把病情写下来给我们。而那传递书信的护士,就成了我们之间情感的纽带。直到第二天中午一点多,岳父写的纸条递出来了,上面写着“昨天下午发高烧了,今天感觉没发高烧,给你妈说一下;两个手背肿起来了,给医生说一声” 。 看着那歪歪扭扭、失去往日严谨的字迹,我心里一紧,感觉岳父的病情不是很好,有点严重,但又不敢说出来,怕亲人们伤心。这张从病房传出的小小纸条,带着岳父对家人的牵挂,也带着病房外我们对他深深的担忧。
七天过去了,岳父又从病房传出纸条:“前天晚上科主任、主治医生不愿意让转到普通病房,今天医院不上班,最少得三四天” 。看着纸条,我满心酸涩,也急忙回了几句话:“配合医生治疗,慢慢会好起来的,别急。”我又看了看纸条,仔细端详,发现岳父的字越来越无力,仿佛不是在写,而是在艰难地拼凑出那一笔一画。大家看着纸条都沉默不语,平时爱说爱笑的大姐小红,也像变了个人,眼皮浮肿,眼里布满血丝。从转院来咸的第一天起,我们一家人一直守在医院,没有离开半步,也没人提出回家休息,都在楼道里焦急地等待着岳父病情好转。就连打扫卫生的阿姨都说:“我在医院干了六年了,从没见过这么亲的一家人” 。在这期间,儿女们和几个孙子都进去看望了他老人家。每次出来,外婆焦急的看着大家,每次都会悄悄转过身抹眼泪,生怕大家看见,可我们其实都看得清清楚楚,只是谁都不愿说出口。大舅哥平时话少、不爱言语,处事也一直沉稳果断。面对岳父的情形,这时也显得六神无主,有好几次我发现他目光迷茫,眼神中充满着悲痛与无助。看着至亲至爱的人受病痛的折磨,这时我们的内心都无比煎熬。但没有一点办法,我们只能和主治医师商量,实在要是还不行,就选择用进口的抗生素和抗菌药物治疗,以提高免疫力和防止病毒性感染。遵照医生嘱咐,我们从西安购买了帕拉米韦和营养蛋白,满心期待能缓解岳父的病痛折磨。每一次书信的传递,都是病房内外情感的交流,我们在病房外为岳父加油鼓劲,岳父在病房内努力与病魔抗争。
又过了十多天,岳父写来字条说,“我已经连续卧床十多天,抗生素打得没吃没喝,再这样下去我担心撑不下去了,因为浑身一点劲都没有了”。从这字条可以看出,岳父对自己的病情已有预判。当天晚上,岳父向护士长提出,要见我和孩子,我一晚上没合眼,等了一晚上。第二天一大早,主任刚查完房,护士就急忙叫我们进去。那时我才发现,几天不见岳父清瘦得厉害,面黄肌瘦,骨骼轮廓分明,眼窝深陷。我和孩子想极力控制情绪,可眼泪还是止不住地流,真是点点心伤点点无奈。岳父吃力地想抬起细瘦的胳膊,抬了两次却没抬起来,我连忙把孩子的手拉过去,放在他外公手中。岳父紧紧握着我们父子的手,想要说些什么,却没能说出口,眼角流了一行泪。一旁的护士赶忙说:“有什么话,写出来,你们待的时间长了,会影响病人情绪,对恢复不好” 。 我含着泪,颤抖着手写下不舍的话语“不要乱想,配合治疗,也不要着急,你急也解决不了什么问题。我和飞飞先出去了,一定要坚持,配合治疗――小平”。ICU这段日子,我和岳父这一页页一进一出的书信,承载着我们对岳父的爱与牵挂,也承载着岳父对我们深深的眷恋。
从病房出来后,大家见我和孩子都哭了,再也抑制不住,哭成了一团。孩子跑到楼道的边上一下子大声哭了起来,一直呼喊着外公。大约过了两个小时,主治医师和护士找岳母和大舅哥谈话,说已经和几个科室主任、专家会诊过了,目前再没有更好的治疗方案了,用的也都是最好的药物,你们家属拿个主意吧!很明显,医院也已经尽力了。怎么办?我不加思索,做了一个大胆建议,把岳父送到西安唐都医院进行抢救性治疗,找到了之前给他治疗的李主任。李主任听了咸阳的治疗情况后,表示一定会尽全力。岳父再次住进了ICU,期间医院没让家属探望。没想到三天后,岳父还是永远地离开了我们。那一刻,我的心像被一块巨石狠狠压住,连呼吸都要停滞了。老人家一直盼望着能够亲自见证几个孙儿的长大,看到他们的成家立业,但始终还是没能如愿,带着遗憾离我们而去,更带着不舍。从此,再也看不到他慈祥的笑容,听不到他和蔼的话语。无情的病魔虽夺走了他的生命,但病房内外那些传递的书信,以及他的教诲和爱永远留在我们心中,我也深知他老人家在另一个世界里没有疾病,没有烦恼,只有最爱的鲜花和阳光。大家对他的思念也从未停歇。岳父永远活在儿女们的心里,我们也一定会秉承他的遗愿,做个好人,做好工作,感恩社会。
病房内外传递亲情的信笺虽然只有几页,话语也很简短,但字里行间情深义重,紧密串联着我们,沉淀为永不黯淡的情感结晶,如同镌刻着亲情密码的时光珠链,在悠悠岁月中熠熠生辉。我们将珍藏于心,永世不忘。
(新媒体责编:wa12)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