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商业观察

    北京博爱堂名医馆馆长李俊峰——一个中医追梦人的家国情怀

    从煤矿子弟到大学生,到中医药企业家,再到中医药产业发展推动者,北京博爱堂名医馆馆长李俊峰完成了他人生的“三级跳”。然而,回想起最初创业的经历,李俊峰感慨万千:“非典之前,中医医生的收入和社会地位普遍都不高。他们的孩子很多都不选择中医职业……中医在非典期间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之后中国中医药产业也有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机遇期……”。那么,是什么原因让李俊峰选择从事中医事业,多次主办“中医影响世界论坛”,决心发起“中国中医药发展史代表人物标准肖像绘制工程”,并为推动中医药产业的发展贡献毕生力量的呢?

    北京博爱堂名医馆馆长 ,我最看 的头衔

    李俊峰有很多社会职务与头衔,如“北京市中医药文史研究会会长”、“ 北京市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北京中医药学会中医药综合改革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北京河南企业商会常务副会长”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常务理事”等等。但李俊峰说,他最看重的还是北京博爱堂名医馆馆长。

    李俊峰,上世纪60年代末出生于河南省平顶山市,父母都是平顶山煤矿的工人。青少年时期的李俊峰,是在煤矿家属院和矿区成长起来的。之后,他也顺理成章成为了煤矿子弟。当了几年煤矿工人,李俊峰便有了更高的梦想:读书,考大学。1990年,靠着自己的努力,22岁的李俊峰考上了北京煤炭管理干部学院。毕业后,赶上平顶山煤矿机关精简,李俊峰决定下海经商。从平顶山,到海口,再到北京,李俊峰奋斗的汗水洒遍了祖国的天南海北。

    1999年,李俊峰做某药品北京区域的总代理,正式接触到了医药产业。2003年,经历过非典的李俊峰,见证了中医药在非典期间做出的巨大贡献,开始学习、了解中医药,以及中医药产业,并先后创立北京博爱堂中医门诊部、北京博爱堂医院管理公司、北京博爱堂中医医院、北京博爱堂中医药研究所、北京博爱堂峻锋中医医院等中医医疗机构。

    李俊峰介绍,北京博爱堂是一家为患者提供高质量中医药诊疗服务的中医医疗机构,主要开展中医疑难疾病的中医临床治疗方案的探索、研究与实践。博爱堂汇集了享誉京城及国内外的近200位名老中医专家和中青年中医专家。医馆遵循“上医治未病”的理念,致力于中医药产业的发展与振兴。在中医界以及传统文化各界专家的支持帮助下,北京博爱堂健康稳健发展,在“既病防变”、“已病早治”的基础上,为患者提供优质的纯中医诊疗服务。北京博爱堂名医馆西站馆也通过北京市医疗保障局审核,于2025年4月成为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

    “公益事业,回馈家乡,反哺中国中医药产业”

    李俊峰出生在河南省平顶山市,创业从事中医药产业。他受益于家乡,也受益于中国中医药的发展。同时,他也为河南家乡人看病、上学做出了很多优惠与捐赠。老乡生病又没有钱,他免费帮忙;家乡特困学子大学交不起学费,他每年每人捐赠1万,至今帮扶了29位大学生,有的已经是在读博士;自费发起并计划刊印《中国中医药发展史代表人物标准肖像绘制工程》,弘扬优秀的中华中医药文化,为中医药在世界的传播贡献自己的力量。

    1996年出生的张风君,是李俊峰资助过的大学生之一。如今,张风君已经是上海中医药大学在读博士。他说:“我从李老师的言语和行为上,体会出一位中医企业家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特别是中医名人画像工程,真的是实打实的做事,为中医的传承贡献力量。包括定期举办的中医影响世界论坛,对中医人才的培养和理论的发展,影响力的扩大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从李老师的身上,我学习到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就是不断地“利他”。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医的发展也必将由像李老师这样的企业家去推动。”

    “中国中医药发展史代表人物标准肖像绘制工程”,共计 70 幅画像,每幅画像高2米、宽1米。成品已于2021年1月25日起在中国中医药报第 8 版以《中华民族名医像》专栏进行刊登,并计划于 2025 年出版发行。对此,中医史学泰斗、中国中医科学院荣誉首席研究员、资深研究员李经纬评价:“这是中医药 学顶天立地的工程,意义非常深远!”

    中医影响世界论坛,推动世界中医药产业发展

    当前,中国中医药产业发展依然面临很多问题。为了推动中国乃至世界中医药产业的发展,2008年6月发起李俊峰发起并主办了公益性学术论坛“中医影响世界论坛”。

    “中医影响世界论坛”目前已经举办了30次会议,均取得圆满成功,会议文献成果达400万余字。随着论坛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中医影响世界论坛”已经逐步发展成为研讨医学、文化、健康领域的一块阵地。

    2014年,博爱堂联合北京大学合作举办北京大学国学国医班。该班邀请我国著名的国医药及儒学、佛学、道学与传统艺术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亲自授课,讲授中华文明的核心理念,传授国医药及健康的国医知识。

    由北京博爱堂、北京市中医药文史研究会发起的中医人讲述中医故事的活动《中医小事》,以视频访谈、个人讲述的方式,从多方面挖掘中医药学和中医药文化的丰富内涵,从多角度充分展现传统医学与当下每个普通人的密切关系。

    博爱堂还发起举办北京中医协会中医跨学科传承工作委员会中医跨学科传承班(公益班),计划于2025年4月开班,旨在培养具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底蕴的,拥有多学科知识且掌握中医药技能技艺的真正热爱中医的新时代的中医药人才。

    2025年,经中华慈善总会批准,博爱堂发起了“中华慈善总会名医走基层工程”项目,组织开展系列健康医疗帮扶慈善活动。本项目搭建名医下乡、村医进城、联合会诊等医疗服务体系,开展乡村医生医药知识培训,为基层建立实用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高水平的医疗卫生人才,为基层群众提供基本、安全、便捷、经济的医疗卫生服务,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健康根基。

    博爱堂还计划组织举办“中华民族名医故里寻根暨道地药材考察暨传播中医药学、中医药文化30年工程”,将花费20年以上时间对“中国中医药发展史代表人物标准肖像绘制工程”中的70位名医故里(出生地、成名地、去世地等)进行深入地实地考察和探寻。

    上述项目,对普通人看来,都是很难实现的巨大工程。而对于李俊峰来说,他已经坚守了很很多年,有些事业早已践行,有些也即将践行。所有的这些,也都是为了推动中国乃至世界中医药产业的发展。

    李俊峰潜心研究中医药产业的发展,通读了历代有关中医药书籍,并撰写了大量有关中医药产业发展的理论文章20余篇。其中,《推动中医药健康发展的思考与对策》、《中医药的改革、创新与突破》、《中医药产业(链)集团项目规划》、《振兴中医药产业应从独立自主开始》、《振兴中医药产业应从建设中医药重大项目开始》等论文5篇,自2011年起连续五年选入《中国改革报告》。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中国中医药产业的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中医影响世界不是空谈!”

    (新媒体责编:wa12)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