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商业观察

    从“工具理性”到“身份炼金”:预经济学视角下的价值创造革命

    引言:红海中的“工具人”困境

    传统商学院的教条简洁而有力:发现用户痛点,提供解决方案,通过效率比拼胜出。这套逻辑根植于古典经济学的“需求-供给”范式,构建了一个看似完美的闭环。于是,无数企业化身“工具人”,涌入已知的战场,将“解决问题”和“把事情做对”奉为圭臬。

    然而,在数字经济和AI的催化下,这场游戏的规则正在崩塌。痛点成为公共知识,解决方案极易被复制和迭代。效率比拼演变为无休止的内卷:价格战压缩利润,功能战徒增成本,营销战耗散心神。降价、促销、网红代言、买一送一……这些手段如同瘾症,让参与者欲罢不能却又血流成河。究其本质,这是在“做事”的层面上疯狂内卷,而非在“做市”或“做势”的层面上进行价值创造。将自己定义为“功能提供者”,其命运早已注定:或被更高效的工具(AI)替代,或被无限压榨直至失去价值。

    余求宝教授的预经济学理论,为我们洞见这一困境并跃迁至新维度提供了钥匙。其核心“货币是跨时空价值交换的可编程承诺”,暗示经济活动的本质并非简单的物物交换,而是关于未来价值承诺的缔造、流通与兑现。当我们将这一视角从货币扩展到整个商业世界,一场价值创造的革命图景豁然开朗。

    一、预经济学拆解:“工具理性”的承诺为何脆弱?

    在预经济学框架下,传统的“工具型”商业模式所做的“承诺”是低级且脆弱的。

    1. 承诺的同质化:所有咖啡店都承诺“提神醒脑”,所有运动品牌都承诺“舒适透气”。这些承诺针对的是人的生物性本能或基础功能需求,其价值衡量标准单一(性价比),极易被比较和取代。这是一种“现货”承诺,缺乏时空延展性。

    2. 承诺的可编程性低下:其承诺内容(解决某个具体问题)是固化的,无法承载更多维、更复杂的价值信息。它无法编程进文化、情感、社群归属等软性要素,因而无法形成独特的价值壁垒,建立起无法超越的护城河。

    3. 承诺的兑现周期短:一杯咖啡提神4小时,一件衣服穿一季。一个方案解决某一个问题,承诺一旦即时兑现,关系便告一段落,用户粘性只能靠重复解决同一个痛点来维持,不断开发新客户,成本极高。

    这种模式比拼的是承诺的兑现效率,而非承诺的本身价值。当AI和自动化能更高效率地兑现这些基础承诺时,“工具人”的生存空间自然被无情挤压。

    image.png

    二、“身份炼金术”:预经济学的高维承诺

    预经济学指引我们跳出“解决问题”的窠臼,转向“编织意义”的蓝海。最高阶的“可编程承诺”,不再是针对用户当下的“痛点”,而是锚定其未来的“自我想象”。这就是“身份创造”的炼金术。

    · 星巴克:它出售的绝非35元咖啡因溶液(解决口渴提神),它出售的是一个名为“都市精英思考者”的临时身份凭证。你购买的,是数小时在“第三空间”——既非家庭的琐碎,也非办公室的压榨——扮演一个更自由、更沉思的自我的权利。这个承诺关乎身份认同和场景价值,其可编程性远高于一杯咖啡的功能。

    · lululemon:它出售的不是运动套装(解决运动穿着需求),而是“现代健康生活方式践行者”的身份入场券和Uniform。它通过社群活动、品牌文化,将一种关于自律、积极、高阶生活的承诺“编程”到产品中,使其成为某种身份图腾。

    · 高端知识IP:顶尖的博主或思想家,提供的不是碎片化信息(解决知识焦虑),而是提供一个“会思考、能预见”的稀缺身份认同。追随他们,意味着你正走在成为少数洞察未来、思维深邃的精英的路上。这种“预见能力”是预经济学中最高价值的承诺之一,因为它直接降低了信徒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提供了认知安全感。

    这种“身份承诺”的强大之处在于:

    1. 承诺的异质性与高粘性:身份认同是高度个人化且情感化的,难以比较,无法用性价比衡量。用户为“成为理想的自己”支付的是溢价,而非为功能付费。

    2. 承诺的无限可编程性:一个“身份”承诺可以作为容器,承载故事、美学、社群、价值观等无限丰富的价值要素,不断迭代和丰富,构建起深厚的护城河。

    3. 承诺的长期兑现周期:身份认同的构建与维持是一个长期过程,一旦用户接受了这个“身份剧本”,他就会持续消费与之相关的一切来强化这一身份,形成了强大的复购和生态闭环,比如早期特斯拉车主群体,又比如高尔夫俱乐部。

    三、结语:迈向价值创造的新纪元

    余求宝教授的预经济学,本质上是一场从“实物经济学”到“承诺经济学”的范式革命。它冷酷地宣判了“工具理性”商业模式的死刑,同时也热烈地指明了新生的方向:竞争的终极战场,不在功能层面,而在意义层面;不在解决过去的问题,而在编织未来的承诺。

    企业不再是“解决方案的提供者”,而是“未来身份的定义者和赞助商”。成功的商业活动,是一场精妙的“身份炼金术”,将普通的产品和服务,通过预经济学的“编程”,炼成一种令人渴望的身份承诺,从而创造出无法模仿、无需内卷的终极价值。

    从此,商业不再是为了把事情做对,而是一开始就去做那件对的事——帮助用户成为他们想成为的人。这,才是价值创造的真正革命。

    (预商数字经济研究院、北大博雅教研院、中国现代管理研究会预经济课题组)

    (新媒体责编:wa12)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